

Ibu部落共學團隊——偕青少走向世界
關於Ibu
2016年夏天,一群來自台北的大學生放棄娛樂玩耍的機會,毅然決然來到遺世獨立的台東武陵部落。在與部落兒少一次又一次的相處與磨合後,他們與此地的羈絆日漸深遠,關係更是密不可分。

精彩相片集
打工換宿的機緣 Ibu團隊誕生
說起那一個暑假,Ibu的團隊執行長郭孔寧眼 裡帶著懷念。高中畢業後去武陵的農場打工換宿時,與農場女主人聊到許多關於文化傳承及教育的理念,也因為這樣,她投入了教育與文化傳承,也就是部落共學團隊的這份工作。在郭孔寧的號召之下,國中、高中、大學等不同階段的同學、朋友逐漸加入她的行列。自然而然地,Ibu部落共學團隊誕生,與部落兒少的故事也就此展開。
Ibu團隊成立後,與台東武陵部落的課輔班合作。團隊的活動包含寒暑假的陪伴工作、培訓課程、輔導課程等。
談及基本的學科輔導。Ibu執行長郭孔寧表示,團隊所採用的課程並非填鴨式教育,而是採用「文化回應性」課程,針對兒少的需求改變教育方針。以數學課為例,若對數學有興趣的兒少,在數學課的活動中負責較多的數字運算;較沒興趣的孩子則可從旁協助操作教具。
記者 黃薇華、莊郁萍、黃筱恩/採訪報導
郭孔寧與孩子們一同試玩環拍器
攝影/黃筱恩
此種文化回應性課程可讓有興趣的人在學科中得到成就感,也讓沒興趣的開始建立對學科的自信。郭孔寧也說這樣的課程有神奇的效果,原先那些不願接觸數學的孩子,下課後也變得願意主動去寫數學作業了;儘管答案還是寫的亂七八糟,但是至少已經提起了孩子的興趣,也讓他們願意去嘗試。
除了基本的學科,其他的培訓課程內容則是包羅萬象。舉凡音樂、舞蹈、攝影、人際溝通等課程無所不包。Ibu的教育總監王翔暉表示,安排這些課程最大的目的是要滿足部落孩童的需求。當他們有想學或想玩的東西時,他們便和課輔班的老師溝通,並在寒暑假或是課餘時間安排擅長該領域的成員做教學、互動,除了能讓孩子學到更多課本中沒有的知識,也能滿足他們的興趣。
透過鏡頭來認識武陵部落的孩子們與Ibu部落共學團隊
剪輯/黃薇華


克服萬難 建立深厚情感
當郭孔寧一走入課輔班,孩子們蜂擁而上,親暱地叫著「孔寧老師」,更甚者有孩子直接跳上她的背,要她背著他們玩。看著這幅光景,難以想像在團隊進駐之初,兒少們對團隊成員有多麽排斥。「剛見到我時,他們會故意踩我鞋帶、讓我跌倒滾三圈那種。」郭孔寧笑著憶起這段往事。儘管剛開始時,孩子們因為陌生而有各式各樣的排斥行為,但是Ibu團隊不因此氣餒,反而是更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。像是每月隔週前往武陵支援課輔班;全年無休、24小時線上待命,只要孩子們有需要,隨時能夠陪伴與開導;為每一個孩子量身打造不同的學習方式或教案;設身處地為每一個孩子著想,以平等的角度和他們溝通⋯⋯⋯⋯等等,都是團隊一直堅持的做法。直到現在,團隊成員能夠叫出部落中每一個孩子的名字,既能將所學分享給他們,也能和他們一起玩樂,甚至當部落的家長找不到孩子時,第一個會先打電話給團隊的成員,詢問孩子的去處。團隊和孩子之間亦師亦友的關係令人十分羨慕。
而問起青少們對郭孔寧及團隊的想法,現正就讀關山工商二年級的邱晟崴雖戲謔地回答:「她好醜!」、「她好囉唆」等,但在郭孔寧面前,卻是他最能放鬆、表現自己的時候。訪問前,一進房間就跳上郭孔寧的床;訪問結束後還說她沒吃晚餐,直接帶條大魚來煮。儘管嘴上不說,但對郭孔寧的關心與認同卻是溢於言表。
武陵兒少及Ibu團隊的成長與轉變
服務即將邁入第三個年頭,郭孔寧帶著驕傲地細數這些年她所看見的孩子們的成長。初次見面時,有些孩子可能因為從小少與人接觸, 會有一些隨地便溺、滿口髒話等的行為;但是在多次活動過後,團隊成員慢慢導正他們。團隊成員會詢問孩子們這樣做的原因、並告知他們自己的感受。這樣一次次的導正下,當團隊再次回到武陵,再看見這些孩子時,他們已能自己打扮得乾乾淨淨,還能與身邊的小夥伴互相照顧。

來台北準備活動時有說有笑的孩子們
攝影/黃筱恩

部落的孩子們正在向參與活動的民眾認真解說
攝影/黃筱恩
郭孔寧提到,其實他們並不是單方面的在教導孩子,而是在這陪伴的過程中與孩子們一起成長。為了讓團隊運作順利,團隊的每個人都彷彿有著三頭六臂,盡其所能的提供他們能給的資源,思考怎麼做對孩子們才是最有利的。這些過程中讓團隊的成員也都能有所成長。而看著孩子們的長進,似乎也讓郭孔寧吃下定心丸,更有能量地邁步向前。
攜手前進 團隊的未來發展
問起郭孔寧為何如此執著於武陵部落?有沒有想過拓展到別的地方執行計畫?郭孔寧表示,她曾在高中的偏鄉服務活動時遇上一個女孩,那個女孩對她說:「我恨你們總是來了又走!」稚氣的臉龐卻說出如此沈重的話語著實震驚了她,這也讓她發現到原來孩子們想要的不是這樣短暫的服務,而是長期的陪伴。因此在選定來到武陵服務後,他們根本沒有動過離開的念頭。儘管不排除往外擴展的可能性,但初心所在的武陵就像一個家,是能為團隊遮風避雨、他們不願離開的地方。
現有的團隊成員多為學生,談到未來難免有些徬徨。郭孔寧的理想是將團隊發展為一個非營利組織,將團隊執行長作為自己的正職工作進行。王翔暉也表示,雖然團隊的工作非常辛苦,但是他在這裡得到了感動,為了延續這份感動,目前也想繼續在這裡和團隊一起努力。但是團隊中也會有很多人對於未來會有很多不同的規劃,將所有成員留下可能比較困難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孔寧表示日後也會一直為團隊注入新血、發展出更多元的樣貌。
Ibu部落共學團隊的用心與成就有目共睹。2018年10月,他們受邀到雜學校參展,更獲得了當年度的影響力獎。帶著豐碩的成果與三年來的感動,郭孔寧感慨地對著身邊的夥伴們表示感謝,謝謝他們陪她一起實現夢想,讓團隊擁有現在的模樣;而在訪問的最後她也不忘對武陵的孩子們說:「我們就這樣一起走下去吧!」

雜學校活動結束後的大合照
攝影/黃筱恩

郭孔寧揹起孩子,開心的陪他們一起玩耍
攝影/黃筱恩

VR影片
- 聯絡我們-
黃薇華
0983-863-659
莊郁萍
0987-637-751
黃筱恩
0935-382-307





